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黄连 Coptis teeta Wallich 的根茎。秋季挖取,除去残留须根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多年生草本,高15~25cm。根茎黄色,常分枝,密生须根。叶具长柄,薄革质,卵状五角形,基部心形,3全裂,全裂片具柄,中裂片菱状卵形,羽状深裂,侧裂片斜卵形,不等2深裂,上面脉疏被毛,下面无毛。花葶高达25cm;花序具3~8花。苞片窄长,羽状分裂;萼片黄绿色,披针形;花瓣线状披针形,雄蕊长3~6mm,心皮8~12。蓇葖6~12,具柄。种子7~8,长椭圆形,褐色。花期2~3月,果期3~6月。
分布于贡山、福贡、泸水、腾冲。生于海拔2000~2400m的阔叶林下。
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具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之功。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心悸不宁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用于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
根茎含小檗碱、掌叶防己碱、药根碱、黄连碱、甲基黄连碱、木兰花碱、非洲防己碱、表小檗碱等生物碱。尚含阿魏酸、黄柏酮、黄柏内酯。
本种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是2010年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一部收载黄连的植物来源之一。是传统中药黄连的主流品种之一,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。也是云南省的道地药材,以质量好,疗效高而闻名。云黄连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,多年不合理的采挖,导致其资源破坏严重,处于灭绝的边缘,已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。应加以保护并发展人工栽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