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萝藦科植物青羊参 Cynanchum otophyllum C.K.Schneider 的根。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杂质,刮去粗皮,晒干。
多年生缠绕草本,长2~5m。根单一或数条,圆柱形,肥大,外皮黄褐色,内面白色,折断有乳液。茎纤细坚韧,圆柱形,绿色。单叶对生,叶柄甚长;叶片三角状卵圆形,长7~10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,脉上疏生短毛。伞形花序腋生,花小,黄绿色。蓇葖果2,角状,成熟时沿一侧开裂。种子多数,一端有白长毛。花期6~10月,果期8~12月。
云南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海拔1400~2800m的山坡、杂林、灌丛中。
味甘、微苦,性温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具强筋健骨,健脾和胃,祛风解痉之功。用于腰膝酸软,筋骨疼痛,食欲不振,癫痫,小儿惊风。
根含C21甾体苷及其苷元告达庭、青羊参苷元、罗素它明、洋地黄毒糖、软脂酸甲酯、β-谷甾醇、香荚兰酸等。具抗惊厥、抗实验性癫痫、镇痛及对淋巴细胞DNA有保护等作用。
本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收载于2005年版《云南省中药材标准》第四册·彝族药(Ⅱ)。是1970年从滇西白族、纳西族等民族民间发掘出来的药用资源。在云南部分产地民间将其同属3种植物昆明杯冠藤、豹药藤、西藏牛皮消的根亦作青羊参药用,它们的功效不尽相同,应注意鉴别。